食夜

今宵有今宵的酒。

说是嗑点儿缺德的,结果比谁都要健康的小论文一篇

-

朋友们,来都来了,嗑点缺德的。

 

再重申一遍,现在嗑白魏主要是嗑一个借尸还魂:随机抽两位幸运艺人来当我的人类观察样本。

把他俩拉在一起,确实因为白魏之间还是有点儿东西。但不是因为客观上他们对彼此有多特殊与不可代替(当然,我免不了会在这方面造谣),说到底只是追星这么久了,跟他俩都单方面比较熟,编排起来更加顺手。

为什么样本偏偏要成双成对呢?因为单拎一个人出来观察和分析,实在很没趣。两个人摆在这里,你是他的参照,他是你的相对坐标,看起来还有那么点儿意思。下面被提及的艺人也肯定不止他们两个。说到底,只是满足一下我个人的窥私欲。

 

-

21年,白敬亭二十八岁,在年初的采访里表达了:“我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而不只是局限于:少年感、白衬衫、幽默、鞋、明侦......就这么几个比较局限的形象上。”

“我希望把大部分的自己能够通过影视的表演上去诠释给大家,而不只是通过真人秀或者综艺。”

  

这个时候的白确实是一个挺拧巴的状态。上一年,也就是20年,主演的《平凡的荣耀》(豆瓣7.5,评分人数5.9w,上星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与晨同行》(豆瓣3.8,评分人数5.6k,上星江苏卫视),以及明侦衍生剧《目标人物》(豆瓣8.2,芒果tv独播,评分人数1.7w)陆续播出,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好的参照,在这里罗列一下同年的头部剧集:《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安家》等等)


所以白敬亭在21年年初的采访当中,会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意外。当时白的处境就是如此,他被流量架到了一个不低的讨论度上,但在《夏至未至》后,却迟迟没能再创造一个让大众记住的新角色。

标签到底有没有局限住他?当然是有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白,无论是外界对他的评价,还是剧组递过来的本子,他身处其中,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标签带来的局限。所以才会说出这种,看起来有点儿翻脸不认人的话。但如果真的要说“不认”,他不认的也不是这些标签带给他的帮助,而是这个在标签中难以脱身的自己,他只是在跟自己较劲。

面对具体的生活,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把这些标签,放在更大的时间标尺下来看,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同年6月,正午阳光无限流剧集《开端》敲定白敬亭为男主,在第二年年初开播后席卷各大平台,豆瓣7.9评分人数86.5w。而《开端》为什么会找上白敬亭,在后来的采访中白自己也透露过:“一是整体气质接近,二来《开端》的三位导演,其中有两位都看过《明侦》,觉得自己在节目中展现的推理的这一面,与肖鹤云接近,能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就是这些让21年年初的白敬亭烦恼不已的标签,在几个月后,让他获得了《开端》这个机会,并且,他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开端》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在今年三月《人物》的采访里白敬亭又提起了这部剧,他说:这是他做演员8年来,目前最有成就感的一部戏,他第一次拥有了这种特别的心理体验:「有点嘚瑟了,有点小骄傲,你看我是不是演得可以吧?」

过去,拍了那么多戏,但他始终不是很自信,每到一个新的剧组,还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试探,心里也常常没底,而《开端》之于他,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了他自信,就像一位运动员终于知道了如何去赢。

 

这种自信带来的影响也不仅在剧组,20年白敬亭在《尼龙》采访里表达:“但我觉得,人的本质,就是他本身的性格,其实是很难在成年之后再进行一个特别大的改动”、“我一般也不会接除了自己特别热爱的或者自己特别想上的节目之外的项目,也不会大量地去上一些通告类的真人秀或者综艺,因为我觉得自己很难熟络起来,也不会有一个特别好的展现给大家”。

说出这些话之后的白敬亭,在20年,除了明侦,没有再上过别的综艺,21年,就连明侦都很少去了。直到《开端》播出的22年,他才终于作为常驻录制了《登录圆鱼洲》。今年在《南来北往》结束以后,白敬亭也去上了上《极限挑战》,以及终于和魏同框的《现在就出发》。

  

为了综艺感狂看综艺修炼自己是一种“在乎”,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有趣索性拒绝综艺,其实也是一种“在乎”。

人无法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白敬亭以前就知道这一点。但没有获得足够肯定的人,总是会竭尽全力踮起脚尖去够,够一份赞赏、够一点认同,在他人的目光中确认自己的存在。这不叫急功近利,这只是一个社会人想要生存下去的本能与常态,何况白敬亭还那么努力。

他可能还是没有那么会来事儿,没有那么会做效果,无法在每一个节目/采访里都提供金句,制造新梗。但是,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现在的白敬亭,变得松弛了许多。他更接纳内向的那一部分自己,而不只是想办法,在镜头前把那部分隐藏起来。

 

  

-

为什么要说这么半天白敬亭,因为,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白的这些转变,促成了《就出发》里,白魏这一次在大众面前的见面。【之前我开玩笑,说感谢鹅的财大气粗,但大家应该都明白,公众平台的重聚绝对不只是钱能砸出来的。艺人和艺人团队都有自己的考量。

  

至于魏大勋。魏的态度,在遇见白敬亭的时候就挺自洽的了。他对公众视线、流量艺人,以及各种标签的祛魅,来得比白敬亭更早一些。

魏大勋在19年《君有戏言》的采访里,面对公众对他身份的质疑,他是这么回答的:“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做的,我都认。你叫我综艺咖也可以,叫我演员也可以。”

“但我可能更希望会成为一个好的演员,这是我的目标。”

魏哥的情绪确实很稳定,态度温和、表达的东西也并不尖锐,但他背后所包含的坚定,很容易就能从这些平静的语气里传达给你。

那是他被质问了千百次的问题。而在他千百次的自我叩问里,也琢磨出了,一颗圆不隆冬、看起来没有任何杀伤力,但却足够坚硬的内核与真心。

 

“目标是成为好演员”说起来十分轻易,但由于魏的清醒,你会知道,那不是一句空话。

这些年他当然也想过放弃,因为“挣不了多少钱”,家里人也觉得他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而演员又是一份随机波动太大的职业。这些年他演过男配,也演过男主,试过从配角演到主角,也试过从男主演到男配。这其中的起落与坎坷不会少,但落到魏大勋身上,外人看起他来,依然是阳光爱笑没心没肺,上完综艺接着演电视/电影,好像怎样折辱他都没有关系。

魏大勋展露到人前的这一面,说:“其实没有人会对你负责,只有你自己会对你负责。”

“你做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你自己都知道在做什么,我觉得这样就ok了。我做好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说。”

他的“不解释”,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强大。

 

  

面对公众舆论,魏大勋的态度是这样地无为而治。面对朋友们,也大抵如此。

借用一下嘉尔对魏的评价:“大勋哥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有时候会参杂一些利用和算计,但大勋并不在乎这些小心思。他对自己的每个朋友都很好,而同时,他也不期待别人能一样对他好。”

  

魏大勋的乖与痴、憨直与迟钝、真心与善意,是他在人间摸爬滚打中习得最狡猾的武器:有限度的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

说到这里,终于可以进行到本文最阴间的部分了。

19年魏大勋同道大叔的采访问:“从圈内人的角度看,怎么判断艺人关系是真的好?”

魏的回答是这样的:关系好就少在录节目的时候提他们。

到这里,还能算是一段比较拎得清的圈内人发言。

(类似的话题,可能是这里,也可能是别的采访提到过,前段时间刷到过,刚刚去找又实在找不到了。)

魏后面还有一段对此的补充:“你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被你提,这对别人可能是种困扰。所以就少提吧。”


说得如此具体。

 

  

所以我觉得,白魏之间,在应对公众舆论的处理上,起码在19年后半段,那段时间里,是有分歧的。白敬亭会在意,而魏大勋又太不在意。魏比白看得清,也看得轻。我无意判定谁对谁错,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与处境。大家都已经竭尽全力。

他们可能有过不太理解对方的时候,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

而后的白魏,在公众面前就是漫长的空白期。他们不同框,只是偶然会在晚会和典礼遇到;不在微博互动,除了给对方的新剧转发或者宣传;不再同上综艺,只是在采访的边角、偶然被问到的生日,随口提起对方。

那一段公众面前的空白,我觉得,其实才是更适合人与人去建立联系的地方。

 


- 

反观17年、18年的白敬亭与魏大勋。在明侦相遇,这里面他俩年纪相仿、又同住北京,年轻人爱好兴趣颇为共通,很容易就能玩儿到一起;而后自然而然接下了《二十四小时》的常驻录制,两个人又做了一段顺水推舟的同事和朋友;再之后就是《平凡的荣耀》,白推荐了魏,魏也快快乐乐承下了这个人情。

一切都水到渠成,直到后来舆论的风向对他们二人愈发不再宽容与宠溺:麦麸、营业、没有边界......分不清是你的粉丝还是他的粉丝,大家都热火朝天地骂在一起;也不拘是不是粉丝,山花这个标签,总之是逐渐变了味道。

他们被叫了停。

 

说实话,当年一起录节目的、一起拍戏的同事们,无论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现在都有很大的可能弄丢彼此。

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删除一切联系方式,别人提到一句都要脸黑,不是这种。成人世界的“弄丢”不是如此声势浩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事。相反,它十分轻易与自然,你依然有他的联系方式、翻开朋友圈甚至还能给他点个赞,但你不会再点开这个人的头像,对话默契地停止在好久以前,像一具陈旧的标本,不会再增添任何新的伤痕。

你当然可以发出新消息,不出意外对面依然会给你回应,但彼此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没有建立新话题的欲望,发与不发,都是一回事情。

 

而在经过外界对彼此的叫停以后,在我这些外人看来,他们的联系并不会给彼此带来多大的好处,相反地,会召唤出一些古老的骂战与像我这样阴魂不散的幽灵。

  

所以,我觉得,在那段冷处理的时间里。那些之前因为发展得太过水到渠成,而被彼此视为理所应当的东西,逐渐在他们之间显示出了重量,或者说,威力。

他们不得不去正视,对方在自己生命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分量,然后做出一个决定。

 

  

2023年,今年夏天,他们相聚在一片最辽阔的土地。草原的尽头,是起伏的山峦与明亮的蓝天,一切的一切都映衬着人类的渺小。

渺小的我与渺小的你,以及其中缓缓流淌过去的,曾经在意和不在意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的决定。

 

  

当然,说到这里,我看起来似乎对他们充满了信心,相信他们能抓住彼此,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

但其实不是的,我尊重每个人的流动性。节目播出以后,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都充满了变数。没有哪一个决定,能肯定导向一个幸福的结局。

这都不妨碍我钦佩他们这一刻的勇气。

 

  

-

最后,诚挚地希望两位朋友玩儿的开心!



评论(15)
热度(190)
  1.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食夜 | Powered by LOFTER